节流是另一种开源

编辑:日期:2015-04-02

后石油时代如何应对能源危机?缓解气候灾难的同时促进经济繁荣,鱼与熊掌兼得的愿景可行性几何?如果能在低油价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借助“新”能源革命下“提高效率、节约能源”的东风,全球经济发展会不会迎来另一个契机?

文 涂明跃

美国人一向对于国内的石油资源则采取储备的方式,备而不用,留待未来不时之需。从上个世纪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开始,美国就一直在高喊能源危机(ENERGY SECURITY),从国家到民间采取各种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包括缩减石油需求、建立石油储备、发动战争获取别国石油资源等等;以致其后的每一次石油危机,美国都能安然度过。然而,石油等化石燃料终究是会退出经济发展舞台的,未来我们将采用何种形式能源来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得而知,更为急迫的应该是,我们当前应该采用何种方式去逐渐适应不断减少的化石能源供应。

大方的美国人中间,有一批谨慎、有远见的人提出了应对能源安全的“小气”的方法,《跨越能源鸿沟》一书提出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帮助全球经济完成过渡”的主题,看似老生常谈,其实蕴涵新意。

化石能源作为现代工业发展的血液,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显而易见,但其不可再生的特性又使得人类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殚精竭虑。能源使用效率经常会被好大喜功的政治家们忽略,他们的报告上经常出现的是消费了多少能源、发现了多少资源。从目前看来,化石能源的替代品还未能在经济中占据重要部分,相应的设备设施更替需要更长时间的准备,着眼于当前,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成为最可行也最现实的应对措施。在翻遍了大半个地球仍无太多燃料收获的今天,从现有燃料使用效率着手,提高能源使用率、节约成本成为了另一种开源方式。

在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背景下,提高能源效率成为现今经济发展的主题,一点也不为怪,其可行性也容易被大家所接受。得益于工艺优化和科技创新,工业设备使用化石燃料的效率提高成为可能;一些高耗能、重污染的设备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在环保主义者和地球保护者的倡议下,社区中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也深入人心,节约用水、用电、用气,提高日常生活中资源使用率也势在必行。《跨越能源鸿沟》书中,很多的例子都可以印证“提高效率、节约能源”成为跨越能源鸿沟的桥梁纽带。

目前国际经济正面临着低油价的大好形势,并不是说油价低,我们就可以更加肆意地使用石油,如果能在低油价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借助“新”能源革命下“提高效率、节约能源”的东风,全球经济发展会不会迎来另一个契机?在以“发电和输配电改革”的主题下,深入挖掘资源节约的潜力,让每一家企业、每一位公民成为既是能源消费者,也是能源节约人。广泛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需求,不断降低能源的消耗。

此书对于中国的能源安全也有很大启发,十几年前我们的教科书还出现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等字样,骄傲的样子俨然其中,而如今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超过50%的石油消耗靠进口,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没有话语权的尴尬境地值得每一位中国公民着急。所有的行为起源于我们的意识,在保障能源供应、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如果我们能勤俭持家、用好每一点我们所有的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费成本,是不是也能为我们的经济发展略尽薄力?

《跨越能源鸿沟》

作者:肯·布兰佳/凯西·卡夫/维基·哈尔西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译者: 王霆

出版时间:2015年3月

新刊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