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公元前600年,希腊先贤米利都的泰勒斯就曾说过,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这一精准论断今天依然真实可靠,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验证了这一论断。
弗洛伊德将人的意识比作冰山,水面之上的部分是“显意识”,而水下的部分,也是更大的部分则是人的“无意识”。那么问题来了:
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和我们的自我认知一样吗?
答案是不一样。一个显而易见的理由是,我们的判断、决定、推理以及记忆等大量知觉活动都发生在自觉意识以外。我们的行为基础往往是“我们在做什么”的感觉,而不是“我们应该做什么”的思考。如果我们确信当代神经系统科学的结论,那么,我们就要承认,我们的大部分行为都是由我们的即时感觉驱动的。
导致自我认知与事实之间这一“断层”的另一个重要理由是,我们所有人(高管当然也不例外)都有一种以“自我陶醉”的目光打量自己的倾向。我们会透过这一主观滤镜来看待自己的大部分行为。然而,事实是,我们的自我认知与我们的行为之间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你是个屡教不改的微观管理者吗?
高管无视事实的典型例证就是微观管理者。年复一年,这些高管总会获得微观管理作风效率低下的反馈,他们会为下属带来巨大的压力,而他们也知道,自己应该找到管理下属的更好方式。他们也常常信誓旦旦地宣称要改变,他们声称将来要放权,要容忍失败,要放手让下属去干,但到头来故伎重演、依然故我。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
这类高管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自我陶醉、他们潜意识里发起的抗争,战胜了他们的良好愿望。虽然很清楚改变的好处,可他们就是无法掌控自己的行为,他们害怕自己显得脆弱,他们的行为总是在潜意识层面受制于这种恐惧。
这个例证表明,人类行为的大部分模式都建立在“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做出合乎逻辑的决定”这一错误假设之上。但事实则与之相去甚远。当代大脑科学研究证明,我们的行为是对大量潜意识基本准则的反应,而这种反应有时候会产生令人困惑的结果。
弥合这一断层
试图弥合愿望和现实之间这一断层的高管或许会发现,接受360度反馈或者多方反馈是个良好的开端。这样的反馈可以让他们清楚认识到,在别人眼里,他们的行为是怎样的,而且可以彰显出别人的判断与他们的自我判断之间的矛盾。
一旦差异被暴露出来,高管就可以着手弥合这一断层。
然而,任何试图改变的努力都需要大量的实践,或许还需要某些专业性的辅助。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行为总体而言是很难自行改变的。高管“教练”或“治疗师”的帮助,可以帮助他们进行清醒的反思,并能鼓励高管以全新的方式进行思考、感觉及行动。此外,他们还可以通过让领导者为自己的改变负责进而帮助他们保持正轨。
自我意识,或者说了解自己并非遥不可及。不过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确实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而且要直面自己的弱点和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