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识人之术

编辑:崔志光日期:2018-09-10

“自知曰明,知人曰智”,普通人都自认为能自知而短于知人,所以每遇挫折,往往痛心忿怨:“我被人坑了!”“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这都是没有识人智慧才会遇人不淑。所以说“智莫大于知人”,而孔子则是识人的专家,具有极高的识人智慧。

《论语》记载,孔子的几个学生在一起陪侍老师,每一个人各有各的气象:“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 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意思是:闵子骞“訚訚如也”,就是很恭敬正直的样子;子路“行行如也”,是一副刚强,霸气外露的样子;而冉有和子贡“侃侃如也”,表现出的是一副和乐自在的样子。孔子看到弟子们都个性鲜明,气概不凡,觉得挺高兴。不过,孔子又觉得子路过于刚强,不大对劲,就说:“像子路这样,将来恐怕难得善终啊。”事实上,还真的是一语成谶,子路后来果然惨死在卫国的祸乱中。由此可见孔子识人之高明,以至于连道家的庄子都研究过孔子识人的九种具体办法。

《庄子·列御寇》记载,孔子曰: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侧,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九徵至,不肖人得矣。

翻译成白话就是说:君子通过适当地疏远某人来观察他的忠诚度;有意亲近他来观察他的恭敬之心;让他处理繁杂的事务来考验他的能力;突然查问一些事情来考察他的智谋;匆忙邀约来看他是否守信;让他掌管钱财来看他仁义与否;故意告诉他自己有危难来看他的节操;在他喝醉时通过酒品看其仪态人品;人多聚会时看他与各种人打交道的态度和处世之道。通过这九种观察方法,就能看清不贤良的人了。

这种观察法虽然具体但不免繁琐。孔子最直接、最可靠、最核心的识人术还是在《论语》里。《论语》记载,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藏匿)哉?人焉廋哉?孔子说:看其人的所作所为,观察他的做事动机,细察他的心理寄托,他还能躲到哪里呀?他还能躲到哪里呀!

这里孔子将识人分作三部分。先“视”,视就是大略地看,看什么?看“所以”。以,按文字学的解释是用也、行也,就是看其日常所作所为是善是恶,义或不义,这也是从处事上看。看了他外在的行为还不够,还要再“观”,谛视曰观,就是认真地看,要看到他的内心世界,看他的心路历程,看他做事的动机何在?这是从意上看。最后还要“察”,察的本义是覆审也,就是反复详细地考察,这比视和观更进一步。安,就是他内心安住于什么?要反复详细地考察他的心理寄托,这就涉及到一个人的三观,或者一个人的根本人生态度,这是从“心”上考察。

通过视、观、察,来考察一个人的事、意、心,一步深一步,一层深一层。三部分中“以”是外在,“由”是在内;“由”是一时的,短暂的,而“安” 则是终身的,根本的。识一个人,初看他行事如何?又看他做事的念头如何?再细看他心安住在何处?“视”、“观”、“察”虽分为三部,但不可割裂。因为“所由”、“所安”,就在“所以”内,故具体观察时应一齐俱到,分而合,合而分,才能把一个人看透,这才是孔子识人的精华所在。

由此观人,岂能不见其肺肝?人将何以自匿?反之,君子也正可照此三步自修、自省、自知。


延伸阅读

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都有相似之处。必胸怀广大、识见超群,能集聚天下英才为己用。其中识人善用是领导者成就大业必备的素质之一,汉高祖刘邦就是能识人用人的一个典范。刘邦在平定天下后,与功臣们置酒洛阳南宫,探讨天下兴亡的原因。刘邦说:“今日诸位不要隐瞒,尽管直说。我与项羽相比,为什么我能得天下,项羽失天下?”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待人傲慢无礼,项羽对人仁慈尊敬。但是,陛下以利让人,派人攻城掠地,凡攻占的,您就用来赏赐有功之人,这是与天下人同利;项羽忌贤妒能,迫害有功劳的人,怀疑贤良的人,战胜不酬有功之人,得地不与人分利,所以项羽失天下。”

高祖说:“你们只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这一段话把自己成功的经验总结得十分精当:能读人、阅人,所以能自知、知人。

新刊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