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大臣与非主流少主

编辑:日期:2018-10-10

大明弘治十八年(1505 年)五月,弘治皇帝在三十六岁的盛年突然去世,十四岁的朱厚照成了新皇帝,即明武宗正德帝。

十四岁的年龄对一个皇帝来说,未免太年轻了些。这个年龄在今天,不过是一个初中生,然而朱厚照却要承担起治理整个国家的重任。

因此我们可以想象端坐在奉天殿那尊巨大的宝座上时,这个少年是何等手足无措。昨天他还因为和太监们玩顶牛游戏输了哭了一鼻子,今天他却成了整个帝国的新当家,帝国的所有重大事情都要听候他的裁决才能施行。

做皇帝“不好玩”

几乎所有中国人都非常羡慕的皇帝这一职位,给朱厚照带来的第一个感觉却是“不好玩”。因为他过早地接了班,而且还是全中国任务最繁重的一个工作岗位。

他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地想睡就睡,想起就起。每天早上六点,他就要被太监叫起来,准备早朝。整整一个上午,他都被铺天盖地的奏章和千头万绪的政务所包围,听那些头发花白的老头子絮絮叨叨地讲那些他根本听不懂的繁杂政事。早朝之后,便是日讲,也就是两个小时的学习。午膳之后,更要习字,练习批阅奏折。直到晚饭后,他才能有一点自己的时间,到后海泛泛舟,到工匠处看看木匠做活儿。可是一到戌正,也就是晚上八点钟,他就必须回宫睡觉了。

更要命的是,不论他到哪里,做什么,身边都跟着文书房的太监,记下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是为“起居注”,将来要编成实录,传给后世臣民,供他们借鉴“学习”。

我们可以想像从小娇生惯养的朱厚照对皇帝这份工作是多么不适应。刚刚上任,朱厚照摸不着水深水浅,咬着牙坚持了一个多月。可仅仅三十多天过去,他就熬不住了。他起床越来越晚,上朝时间越来越短,日讲学习也越来越敷衍。据正德年间大臣的笔记记载,在登基一个月后,经常日上三竿,皇帝还不起床。那些站在宫门前等候皇帝的仪仗队实在坚持不住,横七竖八地“坐卧任地”,三三两两地坐在那儿闲聊。那些太阳还没出来就进宫的大臣更是腰酸膝软,他们大多年事已高,“弃杖满地”,不断捋着胡子长吁短叹。威仪严整的朝堂一片狼藉,如同候车大厅。好不容易等皇帝出来了,敷衍一个时辰,就早早宣布退朝。(蓝东兴《明武宗评述》)退朝不久,人们就会发现皇帝带领一队太监驰出宫门,或者去南苑打猎,或者去西海泛舟。

整个帝国都陷入了忧心忡忡之中。那些受先帝顾命的朝廷重臣更是心急如焚,片刻难安。在他们看来,大明王朝的前途已经岌岌可危。


“道德榜样”不能垮

在中国的传统治理结构中,皇帝实在太重要了。在中国式政治结构之内,权力集中在皇帝一个人之手,天下所有重要的事情都要由皇帝一人来决定,所谓“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整个国家的兴亡端在他一个人身上,他的任何一个细微举动都会对天下产生重大影响。黑格尔认为,中国式专制的缺点在于,只有皇帝一个人对整个国家的前途命运负责,其他人都缺乏责任心。皇帝必须担当起这个庞大帝国中那个不断行动、永远警醒和自然活泼的“灵魂”。“假如皇帝的个性竟不是上述的那一流—就是彻底道德的、辛勤的、既不失掉他的威仪而又充满了精力的—那么一切都将废弛,政府全部解体,变成麻木不仁的状态。”(黑格尔《历史哲学》)

而且,皇帝不止有政治上的作用,还有思想文化上的作用。皇帝对全国人民的道德榜样作用甚至重于他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人们相信,皇帝的一举一动都会对世道人心产生重要影响,如果他克己守礼,则天下百官万民都会翕然响应,父慈子孝,奉公守法,天下大治,所谓“一人正而天下正”也。如果他胡作非为,名分混乱,则人心失散,王纲解纽,大乱将至。

按照儒学标准,一个好皇帝应该“端居深拱,垂裳而治”,像个木头牌位似的坐在大殿之内,神情庄严地阅读经史、披阅奏章,把全部精力贡献给政治事业。他不但不能纵欲妄行,甚至也不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

因此,新君上任不到半年,就耽于游戏,懒于上朝,在大臣看来,是极其危险的行为。“欲不可纵”、“渐不可长”,三位顾命大臣经过商量,联名起草了一道分量很重的奏折。这道奏折说,皇帝登基几个月来,犯了如下几条错误:

一是,上朝太晚,为政不勤;

二是,到内府的工匠处观看工匠做活儿,有失身份;

三是,到海上去泛舟,不计安危;

四是,经常外出行猎;

五是,内侍所进的食物,不经检验,就随意食用。(《明武宗实录》)


人欲与天理的对垒?

其实,对于一个少年来说,以上这些行为十分正常。要让一个十四岁的孩子突然对政治感兴趣无疑是不现实的,而到工匠处观看工匠干活儿不过表现了他正常的好奇心而已,打猎和泛舟偶一为之对于精力充沛的他来说也不算过分。至于让身边太监买来一些宫内吃不到的新鲜小吃,似乎也不应在国家正式公文中忧心忡忡地提及。

可是,和我们的看法截然相反,在明朝的文臣看来,对于一个皇帝,这些都是不可姑息的罪过。他们语重心长地说,皇帝是万乘之尊,他的安全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危,所以不应该从事任何不安全的游戏,更不能随便吃外面的东西,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让全国人民怎么办?!

几位大臣详细地剖析了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以及将为帝国带来的严重后果。他们说,皇帝耽于游戏,不爱理政,都是因为“人欲”蒙蔽了“天理” 的缘故。他们充分发挥“从一个鸡蛋到万贯家财”的中国式逻辑,宣称如果这样下去,国家纲纪将受到破坏,邪恶战胜正义,后果不堪设想:“若为君之人,人欲战胜天理,天长日久,将三纲尽沦,国法尽坏,朝廷中的君子将受制于小人,中国的疆土将尽入于夷狄,国破家亡,就在目前。”

这是小皇帝继位后受到的第一次劝谏,也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被如此严厉批评。父亲临终前,曾经拉着他的手让他给这些顾命大臣行揖礼,告诉他以后要听他们的话。对于这些冷若冰霜不苟言笑的白胡子老头,他心里还是有几分惧怕的:刚刚当上皇帝,他摸不清他们的底细,也不知道和他们闹翻会是什么后果。接到这份奏折,他又打起精神,老老实实在宫内憋了几天,认认真真上了几天朝。

可是他的耐性实在是有限。不过半个月之后,他又故态复萌了。并且,这次更是变本加厉:他干脆开始“逃席”。皇帝的早朝次数逐渐稀少。有许多次,文武百官集合在宫门之外等候了很长时间之后,却等来了司礼监太监那不男不女的难听声音:“圣上身体不豫,早朝免!”可是不久之后,后宫就会传出鼓乐和喊杀之声。人们知道,皇帝又开始玩那些骑射作战的游戏了。

显然,朱厚照从小受到的“纵容与严苛”并存的教育,在他登基之初就显露了弊端,与老臣的对垒或许只是导火索。那么面对着这样一个荒嬉的皇帝,大臣们又会有怎样的行动呢?朱厚照这样的一位皇帝是怎样坐天下的呢?他这样一个特殊的皇帝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我们留待下文。

新刊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