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佳能源和海鑫集团,都是最近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家族企业,虽然困境局面各有不同:一个冲突初起,一个几乎走到了尽头,引发的原因却是同一个—都是因为创始人生前都未对家族事业做出安排,他们手中风声水起的企业随着他们的离开,陷入困境。
山西“焦炭大王”阎吉英身后留下了家族事业—三佳能源,为此两位“妻子”和七个子女之间爆发了财产争夺大战,导致企业停工,甚至警察和政府先后介入也无济于事。事件不仅造成家族事业受损,甚至当地财政受损,还导致员工面临讨薪甚至失业困境,引发了一连串家庭、企业、社会的连锁反应。
而海鑫集团则在没有经验的继承者治下陷入重重困境,这个曾经风光一时、产值曾占闻喜县工业产值近70%的山西最大的民营企业,最终走上无法挽回的衰败之路。继家族成员不睦、债务负担沉重、企业被迫停产等,面临被收购的局面。
正如小村资本创始人及其董事长冯华伟所言,“这些小概率事件可能一开始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但一旦发生,对家族事业来说可能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 因此突显了对家族事业与家族财产进行有效安排的紧迫性。案例
山西“焦炭大王”百亿遗产争夺案 家事重创三佳能源
文 屈丽丽
由于企业家父亲突然去世,没有留下遗嘱,导致婚生子女与非婚生子女争夺遗产的问题已经屡见不鲜。然而这一次,山西著名“焦炭大王”阎吉英的身后百亿遗产争夺事件,更是因为“小三”获得了公司实际控制权让这一事件显得扑朔迷离。
2015年6月25日,山西著名的“焦炭大王”阎吉英因为脏器衰竭,在北京医治无效死亡。但他生前并未立下遗嘱。随后,两位“妻子”和各自的儿女对股权展开争夺。家族事业—三佳能源甚至因为子女的财产争夺导致停工,警察和政府先后介入。
家族事业受损,当地财政受损,员工面临讨薪甚至失业困境,这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恰恰突显了当下中国家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即如何将家族事业与家族财产进行有效分割的问题。否则,夫妻反目,子女财产纷争,往往会将原本经营还算红火的企业推向衰落甚至灭亡的边缘,最终造成一系列社会财富的损失和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
中国政法大学王涌教授指出,“家族事业的传承和家族财产的传承正成为中国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伴随老一代创业者的退休或离开,如何借助有效的机制将家族事业顺利稳妥地传承下去亟需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
家事:百亿遗产争夺战
首先来看一下“焦炭大王”阎吉英的财产构成。
其最核心的资产就是三佳能源,这家位于山西省介休市义安镇义安村的企业由“焦炭大王”阎吉英创立于20世纪80年代,起初以炼制土焦起家,后升级改造为机焦,并被有关部门确定为“三佳”焦炉,得到环保部门的肯定。
不过,这并不是三佳能源在遗产争夺中备受关注的原因,伴随这些年煤炭跌价,焦炭行业跟着跳水,焦炉纷纷停产,三佳能源已经开始向银行大举负债,根据公开的消息,三佳能源在民生、渤海等银行都有贷款,并以旗下公司股权作质押。甚至按照事件一方当事人的说法,仅2014年集团就增加了贷款四五十亿元。即使是阎吉英根据市场嗅觉着力推动企业转型,在介休和内蒙古开设了有机硅厂,但基本没有多少盈利,而且有的还未投产。
......(详见杂志)
未知的致命隐患:60%的股份继承权背后的企业
事实上,让双方争议不下的60%的股份继承权还存在更大的隐情,这也是让合法妻子一方忿忿不平的地方。
来看一个三佳能源的股权结构,三佳能源注册资金2亿元,阎吉英出资1 .2亿元,占60%股份;自称是阎吉英另一“妻子”的郭秋梅出资4000万元,占20%股份;郭秋梅儿子郭利炜出资4000万元,占20%股份。
就是三佳能源这样的股权结构,让阎吉英婚生子女一方已经感到“老爸”够偏心,因此剩下的股权对方不应该再来争夺,他们同时力促本方人员进入公司董事会,以争夺控制权。因为很显然的问题在于,即使股权在手,在公司缺少控制权,同样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详见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