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服务对象均为金字塔尖的高净值人士,家族信托一直隐秘而低调,可以说,国内许多人对家族信托的启蒙认知都来自于龙湖地产。
2012年,当年中国女首富、龙湖地产主席吴亚军和丈夫蔡奎离婚,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企业股价的剧烈震荡并未发生在龙湖地产身上,在短暂小幅下滑之后,市场消化了对事件的负面影响,股价很快就反弹到与事前持平。究其原因,就在于信托持股的机制设计。
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龙湖地产所采用的是一般家族信托的常见架构,而其实现的也是最基本的股权集中的功能,与其说设计得巧妙,倒不如说国内对家族信托所知甚少。
“夫妻档”遭遇“离婚劫”
任何美好的故事都可能会横生枝节,铺垫好了开头,却未必能够控制结局。“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正是土豆网的宣传语,不过其创始人王微恐怕对自我导演的故事已经心有余悸了。在对东方卫视主播一见钟情、随即步入婚姻殿堂的时候,他没有想到一年之后就会心生厌倦而提出离婚;本以为能以10万元“分手费”来敷衍了结的感情债,却演变成一场跨度7个月的离婚诉讼战,更没想到当初的“枕边人”会要求股权割让—而这一切就发生在土豆网在美国申请上市的节骨眼上。最终这起婚姻闹剧以700万美元达成“和解”,不过经此一役的土豆网元气大伤,号称中国最早的视频网站错过了上市最佳的“时间窗口”后就一路走衰,最终落至与老对手优酷合并、继而退市的命运,王微不得不黯然离开。
同样的悲剧也发生在赶集网身上,其创始人兼总裁杨浩然的离婚同样陷入股权争夺的拉锯战中,司法交锋的战场更是辗转国内外,同样,赶集网的上市计划也由此搁浅。在中国,由于掌舵者“婚变”牵连而导致企业命运逆转的例子不胜枚举,就连钢铁大亨杜双华也未能幸免,这起“豪门离婚案”不仅涉及百亿财产,而且还使杜一手带大的日照钢铁在重组的关键节点身陷险境。
不要以为这样的“悲剧”只会“眷顾”那些家喻户晓的大企业,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企业同样在劫难逃。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齐晶晶举的一个例子就说明了无论何种规模、多少资产的企业都会在“婚变”危机中大伤元气:一对夫妻,我们姑且称之为王某和李某,因夫妻感情破裂,李某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不过,本应该很平常的离婚诉讼却横生枝节,开庭途中,李某突然告知王某,夫妻共同出资持有的某公司50%的股权已于半年前转让给其兄李大某。对企业来说,如果这部分股权如果落到“别有用心”的人手中,比如说竞争对手,那么企业的前途可能岌岌可危。
因此,离婚对于企业家来说,不仅是一种情感“违约”,更意味着面临着真正的法律风险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现实麻烦。我国《婚姻法》就规定,夫妻之间如果没有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的,应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时,需要平均分割共同财产。当然,这里面也包括股权。
对于共同财产的平均划分不仅合法,同样也合情合理,不过,这却使得企业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对于许多“夫妻档”的公司更是如此。2010年的《福布斯富豪榜》显示,53对夫妻进入当年的中国富豪榜,占据上榜富豪总人数的13.25%,创造总财富占据12.17%,其中许多企业都是上市公司。正如李晶晶所说的,“在离婚案件中,因夫妻双方持股而引起的夫妻共同股权分割影响波及到社会、经济、法律、家庭等诸多方面,股权分割的最终结果必然会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产生 ‘蝴蝶效应’” 。
可复制的龙湖样本
在这样的背景下,“婚变”中几乎毫发未伤的龙湖才更加鹤立鸡群。
吴亚军与丈夫蔡奎共同持有75.6%公司股权,这种状况在2012年由于两者的婚姻解体而发生变化,香港联交所的披露权益显示,两人的持股在同年8月分别降至45.4%及30.2%。这也就意味着,如果蔡奎将股份抛售,不仅会引发剧烈的市场动荡,而且会决定企业的命运,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龙湖此前发债的条款规定,吴亚军与蔡奎的持股量必须超过70%,否则便触发违约—危机似乎迫在眉睫。
不过在离婚的消息公布之后,市场却出人意料的平静:龙湖股价只经历了两天的小幅下跌,此后便接连回升,最终回归到事件发生前的水平。券商巴克莱指出,尽管蔡奎的确有可能出售股份,使得公司股价出现短期波动,但对这次龙湖的股权变动反应正面,对股价影响有限。许多业内人士指出,正是由于信托持股,消除了市场对未来企业股权不确定性的顾虑。
根据龙湖地产发言人的说法,自龙湖上市起,吴亚军和蔡奎的股权就一直分属两个信托持有,且蔡奎从未在公司担任职务,因此离婚一事不涉及股权变动,对公司的运营也没有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6月11日,吴亚军和蔡奎通过汇丰国际信托,各自建立了吴氏家族信托和蔡氏家族信托,并将双方拥有的龙湖地产股份分别注入其中,两个信托完全独立,前者的受益人是吴亚军及其家族成员,后者的受益人是蔡奎及其家族成员—相当于预设了两者日后分道扬镳时的财产分配路径。
“从法律层面来讲,这样的设计并无太多的巧妙之处,只是一般离岸家族信托的操作手法,而其效果的实现则更多地在于双方对信托的理解,以及信托方案的具体执行。”中信信托家族信托专家吴政表示。
如同龙湖案例所显现出的,股权集中也是家族信托的一项重要功能,2015年李嘉诚对其商业帝国进行了世纪大重组,重组后李氏家族信托将分别持有长和实业、长实地产30.15%的股权,两家公司业务涵盖了电信、零售、基础设施和能源等多个领域。1997年成立的雅居乐集团也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原本由陈氏兄弟分别持股,为完成赴港上市的目标,陈氏家族于2005年7月在开曼群岛成立了雅居乐地产,并将分散的家族股权集中后注入一间名为Top Coast的投资公司,以其作为陈氏家族信托的受托人,直接参与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决策。
在吴政看来,由于受益人可以分享股权收益,但是却无法进行股权交易,这也就保证了整个股权都被锁定在家族信托内部,而不会由于单个持有人产生异心,变卖股份,从而使得家族企业的控制权旁落或是分崩离析。
尽管不同的家庭状况,不同的企业股权结构,家族信托的设立也各不相同,但首要的准备工作则大同小异,“一是要确保拟隔离的股权权属清晰、没有争议;二是作为委托人的企业家要清理个人债务,以避免债务人对信托财产提出质疑或争议。”京都律师事务所金融部总监韩良强调。
但与此同时,作为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装入股权的家族信托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设计相关架构。不过当变故降临,就会意识到这种投入的必要性:2013年,传媒大亨默多克在第三次婚姻解体时,企业股价却“逆势”上扬—如果能够未雨绸缪,何必还要让难以挽回的“情感解体”导致企业危机?
文 梁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