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蓝瓷:让东方美学被世界接受的“技法”

编辑:日期:2016-01-27

2015年8月9日是新加坡迎接建国50周年的庆典,中国台湾的法蓝瓷(FRANZ)送上了“万代昌盛”对瓶。这套融合了新加坡国花万代兰及国旗星月旗上白色五角星的圆形布局的红白双色对瓶,展现了新加坡文化荟萃、国泰民安的荣华景象。

见证重要的历史时刻法蓝瓷已经历多次。2009年G20欧洲峰会上前国家主席胡锦涛赠予美国总统奥巴马的“锦绣经纶”瓷瓶,2014年马来西亚皇室公益限量瓷瓶“丰禾稼满”,第四次陈江会海基会致赠海协会纪念瓶“安和升祥”,均出自法蓝瓷之手。

“法蓝瓷打造顶级客制工艺,希望将东方瓷艺跨界西方精品,以艺术文化塑造高端品位的生活形态。客制化虽然费时,但弥足珍贵。”法蓝瓷创始人、总裁陈立恒告诉《家族企业》杂志记者。

china is China,from China back to China

2001年,陈立恒创立自主品牌“法蓝瓷”,意涵无拘无束,充满创意。“我期许法蓝瓷成为大自然魅力的传达者及东方哲思的传承者,希望透过瓷器这样最具东方代表性的文化产物,品味‘齐物天地美,逍遥仁者心’的哲学精华。” 陈立恒希望借由法蓝瓷来实现“china is China,from China back to China”的梦想—陶瓷的光辉是来源于中国,最好的陶瓷应回到中国,由中国人制造。

在陈立恒眼里,一件让人心动的陶瓷器物,应当由外在的超越传统陶瓷工艺的形、色、质,与承载丰富生活哲学的内涵共同构成。

形异, 法蓝瓷独家专利的“倒角脱模工法”善于刻画立体造型,历经雕模、注浆、成型、素烧、手工绘彩、上釉、釉烧等上百道工序,透过当代科技与手工雕塑的相辅相成让作品突破了传统器型限制,最终将大自然的真善美与丰沛生命力呈现在人们面前。

色绝,法蓝瓷缤纷的色彩跳跃出历朝历代的框架,并采用难度最高的“釉下彩”技法,将彩绘上覆盖釉的保护,让色彩避免经年累月风化造成的磨损,以确保传承千年而不褪色。每件作品皆由专业画师彩绘,千道的手绘工笔,一笔一划精准呈现细微的设色与线条。

质奇,法蓝瓷克服了历代陶瓷一直无法实现的晕染特性。例如“富春山居”对瓶设计中绕开陶瓷无法吸水的特性,将东方水墨中皴、染、点、描、拓色、留白等手法,融合西方装饰的风格及鲜明用色,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拓上渐迭的设色铺染,结合立体浮雕,衬托出细致的层次感。

以瓷载道

陈立恒认为,一件艺术品除了外在的特点,还应该有内涵,即是一种“观”,法蓝瓷的“观”就是“以瓷载道”。“法蓝瓷以‘仁’为核心,追求‘道法自然’的设计风格,将大自然的花草丰姿、虫鸟律动、原野的奔放以立体造型呈现于作品之中,将艺术带入生活,与形色单调、远离生活的传统瓷器截然不同。”

在陈立恒看来,这个“内涵”也是法蓝瓷作品将东方文化的神韵与西方现代设计的时尚完美融合的奥秘所在。“很多瓷器产品都只是粗糙地将中国元素简单地植入后销往国外,由于不同的文化根基,外国人并不能理解其内涵,也就无法激起他们在美感上的认同。西方写实,东方写意,如何用写实的风格表达出东方美学和文化内涵?”陈立恒在大自然中找到了答案。

庄子云“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在陈立恒看来,“意”指人在与自然的交流互动中体会万物之美,获得生命哲学的顿悟。“这是东方人所青睐的美学思考,它贯穿于法蓝瓷的内涵,而显现出的外观就是花草摇曳、虫鸟嬉戏跃然瓷上,比如盈绿的树枝变成茶杯的把手,一只红嘴鹦鹉停驻在杯沿上⋯⋯”陈立恒解释说,东方人从自然中看到的是“万物合一”,西方人则震撼于大自然的美丽,在这个共通点的引导下取材,再用形形色色的设计加以诠释,达到“东西并融”—东方人觉得它很东方,西方人觉得它很西方。

法蓝瓷品牌在推出市场之后不久就屡获国际大奖。2002年,以一套蝶舞系列作品,法蓝瓷一举拿下纽约礼品展“最佳礼品收藏奖”。但是陈立恒对于首次获奖并未太兴奋,“因为没有消费者的肯定”,他如是说。随后的2004年,法蓝瓷品牌在英国水晶陶瓷专卖零售店被票选为第一名,一举打破由欧洲名窑独领世界瓷器百余年风骚的惯例,这一次陈立恒才由衷地感到高兴:“这个奖才充分证实‘法蓝瓷’得到了市场的肯定!”

20156月,有着160多年历史的钢琴品牌施坦威与法蓝瓷合作,推出镶嵌、点缀瓷片的艺术系列钢琴。这架命名为“日月相映”的钢琴以台湾日月潭山水为主题,在琴谱架、琴椅、琴身、收藏盒等处,以陶瓷浮雕描绘日月潭水的流动,并以橙黄色釉下彩来呈现潭水的波光。“黑色立体瓷片点缀其上,象征着太阳、月亮与群山,水波纹的灵感来自五线谱,黑色瓷片则寓意跳动在五线谱上的音符。”陈立恒介绍说,在钢琴的制作过程中,研发团队还采用了陶瓷3D打印技术,制作出精细的陶瓷螺丝,不仅保持了陶瓷的美观质感,也兼具高硬度、耐压的实用功能,解决了木质琴身与瓷片无法密合的技术难题。陈立恒透露称,下一步法蓝瓷和施坦威还计划以“西湖”为主题推出另一款钢琴。“我们将制作一对‘两岸琴’,以两岸美景为主题遥相呼应,要传递出‘琴系两岸’的动人情怀。”

文/肖婧


新刊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