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事先行的日式二代教育

编辑:日期:2015-03-30

记得当时我还没有上小学,那个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没有爆发,世间还是非常和平和安定的。当时家里的生意也做的很大,店铺里来来往往的员工、客人,非常热闹。家的一楼是店铺,二楼就是我们生活居住的地方。在二楼最里面的那个房间里,住着生病的祖父。每天都会有医生到家里来为祖父诊疗和注射,也经常会有邻居和亲戚们到家里来探望他老人家。我从幼儿园回来之后,就经常在祖父房间里玩积木。祖父也经常会给我吃客人们来探望他时留下的点心。而每次在我吃点心的时候,祖父总是会嘱咐我:“把完整的好的饼干留下来,先吃那些破碎了的、不完整的饼干。”肯定是当时我专捡好的、大的、完整的饼干吃,所以他老人家才会这样叮嘱我吧。

后来祖父去世之后,记得有一次跟父亲一起喝茶的时候,我想起生前的祖父,就跟父亲说起当时每次吃点心时候的祖父的叮嘱。父亲听了,反问我道:“你知道为什么要让你先吃破碎了的、形状不完整的饼干吗?”“可能是先把破碎的吃掉之后再吃完整的,最后心情会比较好吧”,我回答说。父亲不置可否,看着墙上挂着的祖父的画像,似乎是在自言自语:“先吃破碎的饼干,把好的完整的留到最后吃,最后心情自然会比较好,而且还可以把完整的留给别人吃。一袋饼干吃到一半的时候你的好朋友来了,你总不能把剩下的破碎的饼干送给他吃吧?而其实最重要的,应该是你祖父希望你养成不论什么事情都从麻烦的事情开始处理的习惯吧。”

“从麻烦的事情开始处理的习惯?”我不解地问道。“人这一生,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很多事情。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需要有先把麻烦的事情处理掉的习惯。比如说你的暑假作业,如果你总是想时间还有,明天再说,那总会拖到最后,假期快要结束的时候才匆匆忙忙地完成,自然也肯定做不好。而且即便是你在玩的时候,心里总是会惦记着还有作业没完成,肯定也玩不好。所以,先集中精力把作业都完成之后再去玩,那心情可以放得开,玩的也好。”父亲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这种习惯,在进入社会之后也是非常有用的。听说有这么个银行,每次有来贷款的客人,银行的职员都把那客人带到接待室里,然后送上热茶和点心,而那点心总是银行职员自己炒熟的花生米。开始时客人不吃,负责接待的人就说‘来来来,尝一下’。因为花生米的味道也不错,所以客人也就开始吃。而实际上这些花生米,有大的也有小的,也有碎了的,一半的,而银行的人就是看来贷款的客人是如何吃花生米的。他们是绝对不会将钱贷给那些只吃大的,好看的花生米的客人的。为什么呢?因为银行贷款出去,也需要按时将贷款收回来。先吃小的,碎了的,半片的客人,有先把麻烦的事情处理掉的习惯,借了银行的钱,也肯定会想着有钱了就尽快去还掉,所以银行才愿意将钱借给他们。而那些只捡大的好的吃的人,可能不会把还掉借款放在心上⋯⋯我们做麸的生意,也是一样。遇到什么麻烦的事情,先把它们处理掉,心情好了,在做产品的时候才能专心,也才能做出好的产品;而如果一直把那些麻烦的事情放到一边不去处理,那心里总会惦记着,而也就做不出好的产品了。”

听了父亲的话,突然想起当年每当我打开饼干盒子,先捡破碎的饼干吃的时候,祖父总会摸摸我的头,笑呵呵地对我说“好,好孩子啊”。原来,这破碎的饼干里面,藏着祖父对我的爱和期待啊。

 

吃拉面

 

中学时候的一个周末,与父亲一起从客户那里出来的时候,时间已是中午。父亲看看时间,跟我说:“今天中午我们不回家吃饭了吧,我带你去吃拉面。”一听说是要去吃最喜欢吃的拉面,我自然是兴奋不已,跟着父亲加快了脚步。

不一会儿,我们一起来到了一家拉面店门前。还没进店门,排骨肉汤的味道已经扑鼻而来,而我的肚子也似乎被这美味的香气唤醒,咕咕地叫个不停。透过窗户看到拉面店里面正好还有两三个空位,就拉了一下父亲说:“就这里吧,还有空位子。”

然而父亲却站在店门前停下了脚步,不再往前走,眼睛注视着店门,却皱起了眉头。过了短暂的几秒钟,父亲说:“算了,我们换一家,不能在这里吃。”“为什么?这里不是挺好的吗?而且还有空位子,味道闻上去也很好⋯⋯”我不解,积极地想说服父亲赶快进去满足一下自己的胃。父亲沉下脸来,严肃地说:“这家店我们不能进去。”他指着店门上挂着的门帘,继续说:“你看,他们的门帘挂反了。”“噢,真的呢。”我仔细一看,店铺的门帘的确是被挂反了,“拉面”几个字不是朝外,而是朝里面了。“应该是店主太着急,一不小心挂反了吧。但这跟我们进去吃拉面有什么关系?”我继续不解。父亲接下来的话,语重心长:“店铺把门帘挂反了,这看上去是一个很小的事情,但却是个大问题。每天都要把门帘挂上,却也能挂反了,这就说明他们并没有全身心地在工作。工作的时候不能全身心投入,拉面的味道也肯定好不到哪里去。认为只要把店门打开,把拉面做出来就行,只要赚到钱就行,这样的店肯定不是好店。我们去别家吧。”

 

【点评】

 

说起家族企业的接班人教育这个话题,各流各派可谓众说纷纭,百家争鸣。但不可否认,这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否则大家也不会讨论得如此热烈。作为久居日本、并以日本百年老铺企业的经营智慧和接班传承问题为研究课题的笔者,自然也见识了不少日本百年老铺企业接班人教育的内容。在我看来,日本百年老铺企业的接班人教育,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做法,最基本也最普遍的,莫过于日常生活当中的点滴教育。

半兵卫麸株式会社创立于江户时代初期的1689年。在京都皇宫里担任厨房杂役的第一代玉置半兵卫,学会了在当时被誉为高级食品的麸(在中国称为面筋)的制作方法,于是他辞去杂役工作,在京都开了个店铺,叫做“半兵卫麸”,也就是现在的“半兵卫麸株式会社”的起源。到如今经过了320多年的风风雨雨,国际环境和日本社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半兵卫麸却也一直在京都向消费者提供着自己独具特色的产品。1985年,半兵卫麸改组为株式会社,主营业务是麸产品的制造和销售,目前员工总人数约140人。

玉置半兵卫先生口述的这两个小故事,折射了典型的日式家族教育理念:

在生活中,多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并不断地通过身边发生的小事来教育孩子,给他们讲述其中的为人处事的道理,这在半兵卫家族的接班人教育中可谓是体现得淋漓尽致。那么,这两个小故事都分别蕴含着怎样的为人处事之道呢?先让我们来看一下“破碎的饼干”。

首先,先将破碎的、形状不完整的饼干吃掉,而将状态完好的饼干留到最后,这里面既有防患于未然的心思,又有为他人着想、站在对方立场上看问题的意识。如果从状态完整的饼干开始吃,而中间突然有好朋友来访,那就只能拿着剩下的破碎的饼干尴尬地与其分享;而将状态完好的饼干留到最后以防不时之需,这确实是一种危机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将完好的饼干留给别人,既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高度。

其次,董事长的祖父的心思,是希望董事长能够从小养成繁琐的麻烦事情就先将其处理掉的习惯。何谓习惯?习惯,是指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是在特定的情况下,人们不经意间做出的一些潜意识的反应。习惯决定命运,习惯决定成败。养成了好的习惯,将会受益终生。小故事里面讲述了银行根据顾客吃花生米的习惯来判断是否该贷款,而我们不是也经常听说不少企业在选择人才的时候是通过一些对细节和习惯的考察来进行吗?

在我国,一直以来就有从笔迹看性格的这个说法。当然,笔迹与性格之间的联系,被解释的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很多企业在选择人才的时候也在积极地进行笔试,其中一个方面也就是想通过笔迹去了解这个人。而随着两者之间关系解释的多样化,再加上电脑手机输入逐渐取代了手写,从笔迹看性格的说法和做法似乎也正逐渐地离我们远去了。而在与年逾八十的半兵卫董事长交流的时候,他这个“破碎的饼干”这个故事,深深地震撼了我。

再来看一下“吃拉面”。因为门帘挂反了这个理由而坚决不进店吃拉面,这并不是董事长的父亲在较真,而是在借此机会对年少的董事长进行教育。而这里面的为人处事的道理,则是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全身心地投入,注重细节,追求卓越。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也才能成就一份成功的事业。

小小的饼干,如何去吃,怎样去吃,竟然有着如此深奥的学问;拉面店挂反的门帘背后,也有着不简单的道理。这种通过生活中的点滴来教育接班人的做法,看似普通,却也是事半功倍,善哉妙哉!

 

【窦少杰博士主要从事企业的组织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关系、以及家族企业传承接班,日本百年企业传承的课题研究。专著有《百年传承的秘密:日本京都百年企业的家业传承》(2014年,浙江大学出版社,中文版),《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2013年,中央经济社,日文版)】

 

 

【点评人】窦少杰:

日本立命馆大学经营学部助理教授,博士;日本同志社大学技术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中心共同研究员;中国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客座研究员,美国密西根大学访问学者

新刊推荐 更多